干法成膜:解锁高性能固态电池量产密码 开启设备行业增长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11-26 15:30 作者:顾雨柔

固态电池产业正迎来技术突破与市场扩容的双重机遇。东吴证券最新发布的专题报告指出,干法成膜技术凭借显著的成本、能耗及性能优势,已成为推动高性能固态电池量产的核心突破口,带动相关设备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报告深入剖析了成膜工艺路径、核心设备迭代方向及产业链布局,为投资者提供关键决策参考。

在固态电池前道制片环节,干法工艺正加速替代传统湿法技术。该工艺通过取消溶剂使用与烘干步骤,直接采用干混、纤维化及压延等环节实现成膜,使单位电芯制造成本下降10%-20%,能耗降低38%-40%,同时将压实密度提升30%。更关键的是,干法技术可支持300Wh/kg以上能量密度,并完美适配锂金属、硫化物电解质等敏感材料体系,成为下一代固态电池的主流方向。相比之下,湿法工艺虽成熟度高,但因依赖溶剂与烘干环节,存在能耗高、对水敏性材料兼容性差等短板。

纤维化工艺凭借技术成熟度与产线兼容性优势,在干法路径中脱颖而出。当前主流干法技术包含纤维化、干法喷涂沉积、热熔挤压等六类,均需经过干混与压延致密化关键步骤。其中,纤维化技术通过高剪切设备将PTFE黏结剂拉伸为三维骨架结构,实现无溶剂成膜,特别适配卷对卷连续生产模式。作为核心设备,双螺杆挤出机采用陶瓷螺杆设计避免污染,开腔结构便于维护,成为规模化生产的关键装备;而22辊及以上高辊数配置的辊压机,则通过提升压延精度保障厚极片制备的一致性。

技术迭代催生新增设备需求。为解决界面稳定性、短路风险及锂损耗等行业痛点,预包覆(以ALD工艺为主)、印胶(含胶框复合、开槽印胶等方案)、补锂(直接辊压复合锂带路径)等特色工艺成为刚需,带动覆膜设备、印胶设备、补锂设备等细分市场崛起。同时,物料系统向高精度、高密封、自动化方向升级,以适配硫化物等敏感材料的生产要求。这些技术变革直接推动设备市场扩容,预计2029年全球固态电池前道设备市场规模将达80亿元。

产业链企业已展开激烈竞逐。先导智能率先实现整线设备打通并量产交付,赢合科技、曼恩斯特、华亚智能等在干法混合、纤维化、成膜等核心设备领域取得订单突破,利元亨、先惠技术则通过客户合作推进中试线落地。产能扩张方面,全球固态电池产能预计将从2024年的17GWh跃升至2029年的200GWh,设备需求将持续旺盛。这场由技术革新驱动的产业变革,正重塑固态电池设备行业的竞争格局。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仅对公开渠道获取的内容进行整理分享。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对内容存疑者请直接与原始发布机构核实。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