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市场占有率也持续攀升。2024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达17.7万台,较“十三五”末期增长近两倍,五年间年均增速达33.1%,其中中国市场占有率突破58.5%,较2020年提升23个百分点。
技术突破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我国在伺服系统、控制器、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领域实现重大进展,部分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种技术积累直接推动应用场景的快速拓展,目前工业机器人已覆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和241个行业中类,在汽车制造、电子装配、金属加工等重点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
全球市场布局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持续保持在50%以上,2024年更是达到53.7%的历史高位。这种市场优势不仅体现在数量增长,更体现在质量提升——自主品牌产品在中高端市场的渗透率较五年前提升18个百分点,在焊接、搬运等复杂工况下的稳定性获得国际客户认可。
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五五”规划期,产业界已展开前瞻布局。重点发展方向包括深化与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开发具备环境感知、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产品。同时针对细分市场需求,将加快推出轻量化协作机器人、特种环境作业机器人等差异化产品,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业生态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