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知名科技杂志《连线》刊发了一篇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分析文章,题为《人工智能:终结所有泡沫的终极泡沫》。该文通过一系列数据和对比,揭示了当前人工智能行业看似繁荣背后的隐忧。
文章指出,当前人工智能行业呈现出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高达95%的企业在人工智能应用上处于亏损状态,就连行业标杆OpenAI在半年内就投入了135亿美元;另一方面,英伟达的市值却一路飙升至5万亿美元。这种一边是巨额资金持续消耗,一边是资本市场疯狂追捧的局面,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泡沫的担忧。
《连线》杂志从四个维度对当前的人工智能热潮进行了剖析,发现其与历史上那些最终崩盘的超级泡沫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这四个维度分别是:盈利前景充满不确定性、资本形成封闭循环、大量新手投资者涌入以及市场充斥着宏大叙事。
针对《连线》杂志的观点,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通过视频表达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他认为,将人工智能视为终极泡沫的观点缺乏依据,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反驳。
周鸿祎首先指出,泡沫与科技革命往往相伴相生。以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为例,虽然泡沫破裂导致大量企业倒闭,但亚马逊、谷歌等企业不仅存活下来,还引领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他表示,今年的人工智能领域确实存在泡沫成分,但与此同时,真正的技术变革也在悄然发生。
其次,他强调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就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他以18世纪的铁路泡沫为例,当时英国修建了大量看似无用的铁路,但最终铁路彻底改变了世界。他认为,当前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年的铁路建设类似,虽然短期内可能出现产能过剩,但从长远来看,将留下算力中心、模型底座等重要基础设施,这些设施的价值如同2000年互联网泡沫后留下的光纤和数据中心一样不可忽视。
最后,周鸿祎着重强调了人工智能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创造了显著价值。他举例称,制造业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质量检测,错误率大幅降低90%;医疗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新药研发周期缩短了一半;他身边还有人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将工作效率提升了三倍。这些实例表明,人工智能带来的不是泡沫,而是一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革命。
周鸿祎判断,当前人工智能行业正处于泡沫与革命并存的阶段。未来,虽然会有一批人工智能企业因无法适应市场变化而倒闭,但真正的行业领军者也将脱颖而出。他强调,每次技术革命都会伴随泡沫的产生,而当泡沫消散后,真正有价值的技术和企业将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