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在近期财报电话会议中,对人工智能(AI)产业前景表达了积极判断。他分析称,基于当前技术演进速度和市场需求规模,未来三年内行业出现泡沫化的可能性较低。这一观点与部分市场对AI投资过热的担忧形成对比,反映出企业对技术落地节奏的务实评估。
据会议披露,AI算力资源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供需紧张。吴泳铭指出,不仅最新一代GPU设备持续满负荷运转,就连三至五年前部署的旧型号硬件也全部投入使用。这种全谱系资源吃紧的现象,侧面印证了行业对计算能力的迫切需求。为应对这一趋势,阿里巴巴宣布将加大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力度。
公司此前公布的"三年投入超3800亿元"计划已引发市场关注,而此次会议进一步释放重要信号:若客户需求持续旺盛,现有投资规模可能进行调整。管理层坦言,当前预算规划在旺盛的市场需求面前"显得保守",暗示存在追加投资的可能性。这种动态调整策略,展现出企业对技术变革周期的敏锐把握。
在战略布局方面,阿里巴巴正构建"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面向企业端(AI to B),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全栈式AI服务体系,通过整合算法、算力与行业解决方案,为制造业、金融、医疗等领域提供智能化转型支撑。最新财报显示,阿里云业务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4%,其中外部客户收入增速达29%,验证了B端市场的强劲需求。
消费端(AI to C)则聚焦超级应用开发。依托自主研发的高性能AI模型和庞大生态体系,公司推出的"千问App"在公测阶段表现亮眼。该应用上线首周即获得超千万次下载,用户增长曲线陡峭。这款集多模态交互、个性化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助手,标志着阿里巴巴在消费级AI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后续商业化探索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