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科技圈再掀波澜,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携62亿美元重金杀入实体AI领域,创立名为“普罗米修斯计划”的初创公司。这一动作被外界解读为对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战略的直接回应,甚至引发“抄袭”争议。两位科技巨头的竞争从太空探索延伸至人工智能,标志着实体智能正成为下一轮技术革命的核心战场。
普罗米修斯计划的核心目标突破传统大语言模型的局限,聚焦于让AI通过物理实验与机器人操作理解现实世界。该公司已从OpenAI、meta等机构招募近百名顶尖研究人员,试图构建能自主观察、实验并改进的智能系统。贝索斯选择与谷歌前高管、生物科技专家维克·巴贾吉(Vik Bajaj)共同担任联席CEO,后者曾参与孵化无人机快递、自动驾驶等项目,其技术背景为项目注入强实战基因。
马斯克对此反应强烈,直言“别再抄我作业”。他此前多次强调特斯拉本质上是AI公司,并宣称拯救美国经济需依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计划于2025年底前在特斯拉工厂部署数千台,2030年产能目标直指百万台。马斯克认为,仅靠摄像头与AI训练即可让机器人掌握复杂任务,这种思路与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一脉相承。
实体智能的竞争已蔓延至整个行业。英伟达CEO黄仁勋预测,未来工厂将实现机器人化生产,智能系统将直接指挥机器人制造同类产品。亚马逊则将实体智能划分为四个能力层级:从执行固定任务的基础自动化,到完全自主应对复杂环境的第四级系统。目前多数商用产品仍处于前两级,但技术迭代速度正在加快。
资本与人才正加速向物理世界倾斜。除普罗米修斯外,由meta、DeepMind前员工创立的Periodic Labs已获3亿美元融资,计划在加州建立机器人实验室,通过物理模拟加速科研进程。OpenAI、谷歌等巨头也在布局“AI for Science”方向,但新兴公司更倾向于训练能直接干预现实世界的模型。这种转变源于大语言模型陷入瓶颈——仅依赖文本数据的AI难以实现真正的通用智能。
贝索斯在近期公开场合承认AI领域存在泡沫,但坚信最终赢家将创造巨大社会价值。他选择此时重注实体智能,或与亚马逊供应链效率提升25%、医疗领域AI辅助手术并发症减少30%等案例有关。当语言模型的狂飙逐渐平息,能“读懂并改造世界”的实体智能,正在成为巨头们争夺的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