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河宝”机器人兄弟亮相:H2力大H4智巧,通过水利部顶级鉴定

   发布时间:2025-11-27 09:17 作者:钟景轩

在成都成华经开区,一对智能“清道夫”兄弟——H2与H4型水面机器人,正以独特的技术优势,重新定义水域清洁的智能化标准。近日,由成都河宝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这两款设备,双双通过水利部最高级别新产品鉴定,标志着我国水面清洁领域正式迈入无人化、智能化的全新阶段。

针对传统清污设备在狭窄水域“进不去、展不开”的痛点,H2型水上清漂机器人以模块化设计破局。研发负责人杨佳将其比作“工业乐高”——浮体平台、收集网链、驾驶室等核心部件均采用标准化接口,可快速拆装转运,适应不同水电站的作业需求。这种“变形金刚”式的灵活性,使其在复杂工况中展现出强大适应力。更令人瞩目的是其作业效率:每小时可清理超80立方米垃圾,不仅能处理塑料瓶、浮萍等常规漂浮物,连直径30厘米的树干也能轻松“吞噬”。通过“前收后卸”与“前收前卸”的组合设计,H2可独立完成聚料、打捞、储存、卸载全流程,配合10小时长效续航,成为大规模水域治理的“力量担当”。

如果说H2是“硬核实力派”,那么H4型水面保洁机器人则是“智慧敏捷型”选手。这款体重仅280公斤的设备,吃水深度不足0.3米,能像“水上精灵”般穿梭于城市河道与景区湖泊。在北湖生态公园的实测中,H4凭借智能视觉识别系统与自适应收集装置,展现出精准高效的作业能力。其“智慧之眼”可识别塑料瓶、树枝等20余类漂浮物,识别准确率达95%以上;而“灵巧双手”则能根据垃圾密度与水流速度,动态调节网链输送速度,同步完成滤水处理。研发团队总经理石银安介绍,这种设计使H4的能耗比传统设备降低40%,单日作业面积可达15万平方米。

两款机器人的投入使用,不仅提升了清洁效率,更重构了水域治理的成本结构。据测算,单台设备可替代6名人工,长期运维成本降至传统模式的三分之一。更关键的是,它们将作业人员从高风险环境中解放出来——过去需要站在摇晃船只上打捞的工人,如今可通过远程操控系统完成监测与调度。杨佳强调:“从‘人海战术’到智能装备的转变,本质是水域治理理念的升级。我们正在用机器人构建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清洁网络。”

此次通过部级鉴定,意味着H2与H4的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水利部专家组反馈,两款设备在模块化设计、工况适应性、智能识别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为狭窄水域、复杂流态的清洁提供了中国方案。随着无人化作业模式的推广,一场关于水域治理的智能化革命,正在从成都成华经开区向全国蔓延。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