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赛科技近日正式发布了其全新激光雷达产品ATX焕新版,这款产品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先进的技术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ATX焕新版采用了禾赛自研的智能主控芯片费米C500,不仅在性能上有了显著提升,同时保持了成本的可控性。
ATX焕新版的核心参数包括SPAD技术、256线数、最佳角分辨率0.08度*0.05度,以及230米的测距能力。目前,该产品已经收获了400万台的定点订单,显示出市场对其的高度认可。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孙恺表示,ATX焕新版在安全性能上有了进一步提升,能够实现物理层面的极致“零误报”,为辅助驾驶系统提供了更可靠的支持。
激光雷达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近年来在无人驾驶和辅助驾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孙恺回顾了激光雷达的发展历程,指出禾赛科技在2017年推出的Pandar 40产品,通过新的电路板设计,显著提升了性能和可靠性,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此后,禾赛科技不断在技术上取得突破,逐步成为无人驾驶激光雷达领域的领导者。
禾赛科技的首款905量产产品AT128,通过自研激光器VCSEL、探测器SiPM等芯片,完成了相关产品的芯片化。AT128在其生命周期内累计交付了100万台,获得了15个主机厂的定点,并被27款量产车型搭载。这一成就标志着禾赛在激光雷达量产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
随着激光雷达市场的成熟,行业内对数字激光雷达的讨论日益增多。孙恺解释道,数字激光雷达的概念类似于相机行业从模拟胶片相机向数码相机的进化。禾赛早在2023年就量产了SPAD数字激光雷达FT120,并应用于极石汽车上。禾赛还在2024年收购了海外SPAD激光雷达厂商,进一步增强了其在数字激光雷达领域的技术储备。
在ATX焕新版的开发过程中,禾赛科技特别注重解决激光雷达的误报问题。孙恺指出,传统的SPAD方案存在高反膨胀引起的误报问题,而禾赛通过光子隔离技术,在物理层面实现了零误报。这一技术使得一个激光发射通道对应一个接收通道,激光通道数是传统方案的10倍,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误报问题。
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及CEO李一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禾赛不仅关注汽车行业的需求,还在积极探索激光雷达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他认为,激光雷达的终局不仅仅局限于汽车市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激光雷达有望在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李一帆强调,禾赛将继续在底层感知能力和复杂硬件设计制造体系上发力,确保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在产能和成本控制方面,李一帆表示,禾赛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制造体系,产能超过200万台。通过复制粘贴产线的方式,禾赛能够快速扩大产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禾赛通过平台化技术和芯片化战略,不断提升研发和运营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对于激光雷达与AI的结合,李一帆认为,激光雷达本质上是在帮助车企做驾驶决策,其最终形态将取决于能够解决多大的问题以及行业规模有多大。他指出,激光雷达解决的是AI和物理世界落地过程中非常小但非常重要的一环,随着技术的进步,激光雷达有望进入更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