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圈传来一则重磅消息:特斯拉机器人团队核心成员卢泽宇正式加盟小米机器人团队,并在社交平台公开宣布了这一消息。他不仅表示“只要不涉密,大家可随意提问”,还积极为公司招募人才,呼吁志同道合的优秀人才加入,共同推动项目发展。
卢泽宇的履历堪称亮眼。公开资料显示,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便专注于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毕业后,他加入特斯拉,成为Optimus灵巧手团队的核心成员,全程参与该项目的核心研发工作。在他的助力下,Optimus灵巧手取得了显著进展——如今,这款机器人已能轻捏鸡蛋而不碎,稳稳拧开矿泉水瓶盖,展现出极高的操作精度。
特斯拉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早已引发关注。2021年8月的“特斯拉AI日”上,马斯克首次透露了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计划。次年10月,Optimus原型机亮相,尽管初代机型功能有限,但已能完成搬箱子、浇花等基础任务。2023年9月,Optimus实现了自主分类物体的能力,手部灵活性大幅提升;同年12月,第二代Optimus发布,其灵巧手的研发工程量占整机的一半,成本却控制在整机价格的14%-18%,实现了技术突破与成本控制的平衡。
马斯克的愿景不止于此。他计划将机器人与汽车生态深度融合,例如通过Grok AI系统实现车机互联。未来,特斯拉车主或许能享受这样的场景:下车后,Optimus机器人自动完成停车、取行李、充电等操作,真正实现全场景智能化。
小米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同样不容小觑。2021年,小米推出四足机器人CyberDog“铁大”,定价9999元;2023年升级至第二代,售价12999元。更引人注目的是,小米近日宣布其具身大模型MiMo-Embodied正式开源,该模型不仅支持机器人推理、规划、空间认知等核心功能,还能为自动驾驶提供感知、预测和规划支撑,形成跨领域的智能解决方案。
卢泽宇的加入,被视为小米机器人业务的关键一步。他的专业背景恰好补足了小米在灵巧手技术上的短板,而开源大模型的落地应用,则进一步加速了产品从研发到量产的进程。目前,小米在机器人领域的招聘力度空前,相关岗位超过200个,仅灵巧手团队就计划招募12人,覆盖设计、算法等全链条环节。
尽管机器人技术前景广阔,但成本问题仍是普通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对此,业内分析认为,小米在供应链整合方面的经验或将成为破局关键。此前,小米汽车已证明其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的能力,这一策略很可能被复制到机器人领域,推动产品价格下探。
随着顶尖人才的汇聚、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供应链体系的完善,智能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愿景或许不再遥远。若小米推出消费级机器人产品,您认为定价多少更合适?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