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卖方分析师的转型浪潮愈发显著,尤其是明星分析师的动向备受市场关注。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首席资产研究官戴康的离职消息,成为行业热议的焦点。这位连续十年荣膺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的策略研究资深人士,正从卖方市场迈向买方领域,其职业轨迹的转变折射出券商研究行业的人才流动新趋势。
戴康的转型并非个例。据公开信息显示,11月25日晚间,其微信群名称已悄然更改为“首席资产研究戴康观点”,中证协官网的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公示中,他的名字也已消失。这位在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等机构积累了14年A股投资策略研究经验的资深人士,2017年加入广发证券后,于2024年初晋升为董事总经理,如今选择加盟招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或与该机构加强权益投资布局的战略需求密切相关。招银理财作为招商银行全资子公司,截至三季度末管理规模达2.54万亿元,但权益类投资占比仍较低,戴康的加入有望为其补足这一短板。
从卖方到买方的职业转换,在近年来已成为行业显著现象。仅2024年,就有多位知名分析师完成类似转型:7月,中信建投证券机械首席吕娟转任长江养老研究部总经理;同月,金工首席丁鲁明创立上海睿成私募基金;5月,国投证券家电首席张立聪加盟安信基金担任研究总监。更早前,海通证券原首席经济学家姜超、安信证券军工首席冯福章等人均已投身买方机构,从研究输出转向投资实践。
行业人才流动的加剧,与券商研究业务面临的挑战密不可分。中证协数据显示,2024年券商机构客户佣金收入为198.65亿元,较2023年下降22.48%;上半年分仓佣金同比减少33.98%,至44.72亿元。压力之下,分析师供给却持续增加:截至11月26日,全行业分析师总数达5912人,较年初增长6.22%,较2022年初增加72.56%。然而,2024年离职分析师达988人次,较2023年上升29.66%,而研究部门新招聘人员同比减少29.01%,显示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
面对同质化竞争与业务模式转型压力,中证协提出多项建议:券商需提升研报独立性与专业性,聚焦产业链联动研究;推进收入多元化,探索咨询服务费、数据产品费等新模式;顺应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趋势,加强全球化比较分析。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研究业务将呈现三大方向:一是收入结构多元化,拓展投行顾问、ESG研究等领域;二是技术深度赋能,通过AI与大数据提升研究效率;三是人才结构分化,复合型分析师将更受青睐,普通分析师竞争加剧。
广发证券的研究团队在行业波动中保持稳定。截至11月26日,该公司拥有分析师153人,较年初仅减少6人。其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等仍活跃于市场。戴康虽已离职,但11月21日仍在朋友圈转发广发证券获奖消息,并预告将参加“2026大类资产交流晚餐会”,显示其对老东家的持续关注。其微信公众号“戴康的策略世界”11月5日发布的研报中,仍建议市场在防范外部风险的同时关注内部新趋势,采用“高股息+自主可控”的杠铃策略应对短期震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