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最新发布的2026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在资本市场和行业观察者中引发广泛关注。财报显示,本季度公司营收规模达2478亿元,同比增长5%;若剔除已剥离业务影响,核心收入增幅达15%。尽管营收保持增长态势,但利润指标出现明显波动,经营利润同比下滑85%至53.65亿元,经调整EBITA下降78%至90.73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53%至206.12亿元。这种利润承压现象,主要源于公司在即时零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投入持续加码。
即时零售业务成为本季度财报的重要看点。自今年4月推出淘宝闪购以来,阿里巴巴通过百亿级补贴快速打开市场,7月更将补贴规模扩大至500亿元。这种激进的市场策略初见成效:电商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0%,即时零售板块营收增幅达60%。截至10月底,已有3500个天猫品牌接入线下门店即时配送网络,推动双11期间淘宝APP用户规模实现双位数增长,近600个品牌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值得关注的是,天猫品牌即时零售日均订单量较9月环比增长198%,淘宝闪购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显示出新业务对传统电商生态的补充效应。
在人工智能领域,阿里巴巴延续了高强度投入策略。云智能集团本季度营收398.24亿元,同比增长34%,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九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公司基于Qwen大模型开发的衍生模型在Hugging Face平台已超过18万个,千问APP公测首周下载量突破千万次。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中透露,未来三年将持续追加AI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到2032年将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扩大十倍,为超级人工智能时代储备算力资源。这种技术布局已产生协同效应,千问APP将逐步接入电商、地图、本地生活等业务场景,形成技术驱动的业务闭环。
国际业务成为财报中的亮点板块。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本季度营收347.99亿元,同比增长10%,经调整EBITA实现1.62亿元盈利。这主要得益于跨境物流效率提升和海外本地化运营深化,特别是在东南亚、欧洲等重点市场,本地电商平台的用户活跃度显著提升。相比之下,其他业务板块营收同比下降25%,主要受高鑫零售、银泰业务处置及菜鸟收入下滑影响,但盒马、阿里健康、高德等业务的增长部分抵消了这部分缺口。
管理层在分析业绩波动时强调,当前投入具有战略必要性。即时零售业务虽处于亏损阶段,但单位订单亏损已较初期缩减50%,且对食品、健康等品类的拉动效应明显。电商事业群CEO蒋凡表示,闪购业务已完成首轮规模扩张,下一步将聚焦用户体验优化和高价值用户运营,目标三年内为平台贡献万亿级交易规模。这种战略定力在现金流数据中亦有体现:尽管自由现金流出现218亿元净流出,但主要源于战略投入增加,经营性现金流仍保持100亿元净流入水平。
行业分析师指出,阿里巴巴的财报折射出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在经历深刻转型。即时零售通过重构"人货场"关系,正在创造新的消费入口;人工智能则通过技术渗透重塑业务底层逻辑。这两大领域的布局不仅关乎短期市场竞争,更决定着企业能否在数字经济时代构建可持续的增长模式。随着各项战略举措逐步落地,阿里巴巴的生态协同效应有望进一步释放,为其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赢得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