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价羽绒服凭借高性价比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同时,高端羽绒服市场的竞争格局正悄然改写。曾经由加拿大鹅、盟可睐等国际品牌主导的高端市场,如今正迎来波司登、高梵、美力城等国产品牌的强势冲击。这场围绕科技、设计与品质的较量,不仅重塑了市场格局,更推动着行业向更高维度进化。
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依然亮眼,但增长压力已悄然显现。盟可睐集团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18.41亿欧元,按当前汇率计算同比下降1%,其核心品牌收入同样持平。加拿大鹅的业绩更为严峻,最新季度全球营收2.73亿加元,按固定汇率计算下滑0.8%,营业亏损达1760万加元。两大巨头均将业绩波动归因于欧洲、北美等市场的需求疲软,以及渠道优化带来的短期影响。然而,中国市场却成为例外——盟可睐明确表示亚太地区中,中国市场的表现持续优于其他区域;加拿大鹅大中华区收入同比增长11.9%,达到5180万加元,成为拉动亚太区整体增长20.1%的核心动力。从收入规模看,大中华区已紧随加拿大、美国之后,成为集团第三大市场。
国内高端羽绒服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为国际品牌与中国本土品牌的竞争提供了注脚。据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羽绒服市场规模突破2270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单价2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增速达20%,成为核心增长引擎。这一趋势下,国际品牌与国产品牌的定价策略形成鲜明对比:加拿大鹅产品价格带集中在8000元至15000元,盟可睐主力产品则高达1万元至3万元,而国产品牌正通过技术升级与品牌重塑,逐步缩小这一差距。
波司登的转型最具代表性。这家传统羽绒服企业近年来通过“全球领先的羽绒服专家”战略,推动品牌全面升级。其天猫旗舰店首页主推的“极寒系列”“泡芙系列”等产品,原价普遍在2000元至3000元之间,部分线下门店的“登峰”系列售价甚至突破万元。今年7月,波司登与曾任职Louis Vuitton、Dior的英国设计师Kim Jones合作推出AREAL系列,将防风、防水等性能与美学设计结合,价格带定在2000元至4000元。与此同时,经典系列“泡芙”也完成升级,填充物从鸭绒改为鹅绒,强化“轻暖”特性。东兴证券数据显示,波司登品牌吊牌均价已从2017年的1000元左右提升至当前水平,高端化趋势显著。
高梵的崛起则展现了另一种路径。定位“高端鹅绒服”的该品牌,今年在北京、辽宁、黑龙江等地新增多家门店,总数达23家。其北京荟聚店工作人员介绍,新推出的“云锦鹅绒服”优惠前售价3609元,因“轻暖特性”受到消费者追捧,常出现到店即售罄的情况。在产品参数上,高梵与国际品牌展开直接竞争:其“黑标女王”5.0系列鹅绒蓬松度达800+FP,绒子含量95%,清洁度1000+mm,部分指标甚至超越盟可睐等传统巨头。高梵还通过非遗技艺融合提升设计附加值,例如“黑金龙锦金”系列将南京云锦工艺融入羽绒服,打造出兼具东方美学与现代功能的产品。
高端市场的竞争已从单一的保暖功能,延伸至填充物、科技、设计等多维度。在填充物领域,鹅绒成为标配,品牌间在清洁度、蓬松度、绒子含量等参数上展开“军备竞赛”。例如,波司登第六代“极寒”系列鹅绒服清洁度达700mm,蓬松度700+FP;天空人的“超轻面包服”蓬松度则高达800mm。科技研发同样成为关键战场:天空人以“羽绒科技公司”为定位,其“超轻羽绒派克服”采用“Dermizax 3L”面料实现防风防雨透湿,并通过“Warm Tube”充绒工艺提升蓄热效果;美力城则将技术创新整合为四大“仿生科技系统”,解决传统羽绒服厚重、行动不便等痛点。
设计创新与时尚联名,则是品牌摆脱“臃肿”标签的重要手段。盟可睐与《Vogue》前全球创意顾问Edward Enninful合作推出“EE72”系列,将风衣与可拆卸羽绒服结合;高梵则通过非遗技艺融合、色彩与款式突破,提升产品时尚感。业内人士指出,消费者为高端羽绒服买单,本质是认可其品质、体验与品牌故事的综合价值。但随着羽绒服国标更新与劣质产品曝光,消费者对参数、工艺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产品性价比失衡或营销与实际不符的品牌,极易失去信任。
国际品牌与国产品牌的竞争,正推动高端羽绒服市场进入新阶段。对于盟可睐、加拿大鹅而言,如何应对国产品牌的技术追赶与市场渗透,成为关键挑战;而对于波司登、高梵等本土品牌,如何用真实品质匹配高端定位,避免陷入“价格战”陷阱,则是立足行业的核心命题。这场竞争的最终赢家,或许将是那些能在科技、设计与品质间找到平衡的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