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灵光”App上线三天登顶榜单,马云寄厚望,CTO揭秘爆火背后逻辑

   发布时间:2025-11-21 09:21 作者:陈阳

蚂蚁集团首款全模态通用AI助手“灵光”上线仅三天,便迅速跻身iOS免费工具榜首位、App Store总榜第七,成为当下备受瞩目的通用AI助手新势力。在通用AI助手领域已有字节“豆包”、深度求索“DeepSeek”以及阿里系“千问”等产品的背景下,“灵光”凭借独特优势脱颖而出,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两天前现身蚂蚁园区,对“灵光”寄予厚望。蚂蚁集团CTO何征宇透露,马云期待这款产品能“往前冲第一”。截至昨日下午,“灵光”App下载量已突破50万,远超团队今年全年目标。为深入了解这款产品,媒体抵达杭州蚂蚁园区,与何征宇、“灵光”负责人蔡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从产品功能来看,“灵光”首批上线“灵光对话”“灵光闪应用”“灵光开眼”三大功能。其开创性地在移动端实现“自然语言30秒生成小应用”,支持输出3D数字模型、音频、图标、动画、地图等全模态信息,交互流畅。例如,用户能通过一句话生成“记账”和“云养猫”等应用,部分用户甚至在一个案例里修改达6轮,有用户连续操作两个多小时,修改一百多次完成应用制作。

“灵光”不主动对标ChatGPT等竞品,认为对标并非好目的,现在谈竞争为时过早。其与豆包、DeepSeek等打差异化,特色在于“一句话生成应用”功能,定位普惠、低门槛,与Cursor等专业工具形成差异。对于与“千问”的关系,何征宇表示二者是共赴AGI的“战友”和“兄弟”,用“沙漠中分路找水”比喻协同探索。“灵光”底层采用多模型混合架构,包含阿里“千问”及蚂蚁自研开源模型等。

在产品理念上,“灵光”认同“模型即产品”,明确现阶段是“Save time”的“效率类”产品,主轴并非情感陪聊。何征宇称,产品存在不完美是在“模型能力边界上创新”必须付出的代价,且会快速优化。蚂蚁支持几大AI助手的算力储备充足,AI Infra技术大大提高算力效率。

关于产品功能确定过程,团队从用户价值和主张出发,判断回合制“主对话”方式天花板高,能承载未来模型能力发展,从而确定“问答”和“闪应用”两大功能。对于实时交互,“开眼”功能实现除回合制外的面对面或打电话式实时交流。“闪应用”的确定过程较为特殊,今年1月规划时先出视频Demo,虽当时不确定实时可交互方式能否在短时间内生成效果,但判断Coding能力是AGI时代核心能力,便设定了该方向。

在内容生成方面,“灵光”不再依赖预设模板,同一问题刷新后可能呈现不同优美排版,信息效率高。其产品主张信息获取要“多、快、好、新”,将主张融入模型,限制幻觉,依赖模型能力和算法实现整体效果。例如“灵光开眼”在“探一下”基础上升级,能在实时场景展示用户所需信息,底层逻辑是“人与世界交互方式连续”,算法技术和理念一脉相承。

对于“闪应用”不支持修改代码,这是产品主张使然,定位与Cursor不同,降低编程门槛的同时牺牲部分灵活度。关于未来是否打造闪应用生态体系,目前有待考虑,核心是做到普惠,等模型Coding能力增强、质量达到“多、快、好、新”的精品标准后,会推出应用托管平台或应用市场。

在交互探索上,“灵光”未来会结合模型能力突破,尝试用闪应用形式、图文并茂呈现方式、多模态形态以及SVG形态等,为用户讲解复杂知识,重塑互联网内容和服务生态。对于生成图片意境理解不足、文字润色生硬等问题,何征宇表示这是在模型能力边界创新付出的代价,会随模型能力提升改善,产品应先打透擅长场景,创造更大用户价值。

在AI to C市场竞争方面,何征宇认为机会巨大,不应用竞争视角看待。蚂蚁“灵光”的底气在于坚持技术理念,团队一流工程师努力解决用户真实需求。对于AGI蓝图规划,探索小组从研发到工程、产品围绕提升用户信息获取效率主轴进行,在模型能力与用户需求边界探索新点。

“灵光”在蚂蚁生态中角色独特,站在技术前沿,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蚂蚁希望在不同方向探索,让“灵光”成为全能助手,“AQ”成为健康管家,“蚂小财”成为“数字巴菲特”。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