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十四五”:济南智慧转型,绘就生活幸福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11-27 09:47 作者:江紫萱

在济南,数字技术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进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家住历下区的孙博女士用手机展示着“爱山东”APP界面,屏幕上跳动的“鲁通码”已替代了曾经随身携带的各类卡片。从清晨查看天气到地铁扫码通行,从线上缴纳水电费到查询社保信息,这款应用成为她连接城市服务的数字纽带。

这座城市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数字革命。政务服务领域,新生儿落户等300余项民生事项实现“边说边办”,系统意图识别准确率突破92%。交通治理方面,经十路等主干道通过动态感应系统优化信号灯配时,早晚高峰绿灯空放时间减少15%,10条绿波带使平均车速提升8.5%。教育领域,学情大数据平台为5万名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让因材施教从理念变为现实。

今年初的暴雪天气成为检验城市数字治理能力的试金石。当市民还在睡梦中时,“泉城大脑”已通过1185个监控点位自动识别积雪路段,生成1157条处置指令,精准调度清雪车辆。次日清晨,主干道基本恢复通行,清雪效率较往年提升40%。这种从感知、预警到处置的闭环管理,让市民真切感受到数字治理的温度。

支撑这些变革的是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十四五”期间,济南建成5.8万个5G基站,智能算力占比超85%,重点区域监控联网率和数字校园覆盖率均达100%。在供暖季,“智慧供热大脑”通过实时调控实现4%的能源节约,既保障了民生温度,又守护了绿水青山。生育津贴“免申即享”、困难群体参保自动识别等创新服务,让数字化红利惠及每个群体。

“现在办理业务就像网购一样方便。”孙博对比着五年前的办事经历感慨道。过去需要专程跑派出所提交材料的新生儿落户,如今通过政务平台几分钟即可完成。这种转变背后,是城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感知”的跃迁。当系统能够预判需求,当服务开始主动触达,数字技术真正实现了“无感服务,有感体验”的治理智慧。

在这场变革中,每个市民都是参与者和受益者。从清晨扫码乘车的上班族,到享受智慧供暖的居民,从获得个性化学习方案的学生,到体验绿波通行的车主,数字技术正在重新定义城市生活的打开方式。这种改变不在于技术的炫目,而在于它如何悄然化解生活中的痛点,让城市发展成果转化为每个人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