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机器人团队迎来一位重量级新成员——前特斯拉Optimus灵巧手团队核心成员卢泽宇。据多方消息确认,卢泽宇已正式入职小米,担任机器人灵巧手项目负责人,并计划带领团队加速推进相关技术的工程化落地。
卢泽宇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动态,不仅确认了这一消息,还透露了团队当前的工作重点——通过技术路径收敛与工程化实践,推动灵巧手技术向实际应用场景转化。他同时发起招募,希望吸引更多机器人领域的优秀人才加入团队,共同探索前沿技术。公开资料显示,卢泽宇在特斯拉工作期间积累了超过两年的灵巧手研发经验,其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也与此高度相关。他表示,愿意在社交平台上与网友交流机器人技术问题,但会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在互动评论区,卢泽宇针对网友提问进行了详细解答。当被问及小米机器人发布计划时,他透露公司相关研发工作一直在持续推进,只是尚未对外公开具体时间表。针对招聘标准,他明确表示,团队更看重应聘者的项目经历而非学历背景,机械、电子、控制、仿真等专业方向均有岗位开放,但需具备相关领域实践经验。
招聘平台数据显示,小米机器人团队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目前与“机器人”相关的在招职位超过200个,其中12个岗位直接涉及灵巧手研发,涵盖设计、仿真、算法等多个技术方向。这一布局与小米构建“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技术矩阵的战略高度契合。
作为人形机器人实现类人交互与复杂任务执行的核心部件,灵巧手的技术突破至关重要。它相当于机器人的“手部神经系统与肌肉系统”,直接决定机器人能否从单一功能设备升级为适应真实生活场景的智能体。以特斯拉第三代灵巧手为例,其通过将电机前移至手臂,将自由度提升至22个(其中主动自由度17个),显著增强了操作灵活性。据行业分析,若要实现量产,其物料清单成本需从初代的1.2万美元大幅压缩至3000美元以内。
小米的机器人布局始于2020年。当时战略团队经过市场调研后,雷军决定投入自研。次年8月,小米机器人实验室成立,专注仿生技术研发。2023年4月,北京小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注册,由集团高级副总裁曾学忠担任法定代表人,成为小米仿生机器人技术创新的唯一主体。目前,小米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yberOne已具备家庭场景基础交互能力,但灵巧手作为感知与操作的核心部件,仍是提升机器人实用性的关键突破口。卢泽宇团队的研发进展,将直接影响小米能否在机器人赛道实现从硬件研发到场景化服务的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