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手机厂商在发布新品时,常常提及“打破生态间隔”这一概念,兼容苹果iOS系统功能也已成为国产Android手机的常见配置。不过,以往Android设备与iOS系统的兼容,大多依赖第三方应用或系统内置应用来实现,与苹果设备间真正无缝的AirDrop(隔空投送)功能存在明显差异。
近日,谷歌宣布了一项重要进展:Pixel 10系列机型通过系统内置的Quick Share(快速分享)功能,已能与苹果的AirDrop实现互通。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关注,高通随后也在社交平台表示,期待在骁龙设备上实现与AirDrop的协同工作。
谷歌此次推出的兼容方案与以往国内厂商的做法截然不同。此前,小米、OPPO等品牌推出的兼容方案多属于“绕路”方式,而谷歌则是直接“打通壁垒”。以OPPO的“一碰互传”为例,用户需在iPhone上安装对应软件,才能与ColorOS设备跨系统、免流量传输文件。
事实上,OPPO的一碰互传、小米的小米互联服务均基于开源软件“LocalSend”开发。该软件支持Linux、Windows、macOS、Android、iOS等多平台,通过广播或局域网扫描寻找附近设备,再以账号密码完成用户验证。然而,这一过程要求苹果设备额外安装应用,且每次传输均需打开应用,体验与通过微信、QQ跨平台传输文件并无本质提升。
谷歌的解决方案则不同,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强行兼容”。与AirDrop类似,Quick Share采用点对点连接方式,无需苹果设备安装额外应用。用户只需将苹果设备的隔空投送设置为“所有人”(10分钟可见),Pixel 10系列机型的Quick Share界面即可显示相关设备,并支持选择为共享目标,传输速度也与AirDrop相当。谷歌还表示,希望未来能与苹果进一步合作,支持更私密的“仅限联系人”分享模式,优化用户体验。
此前,国内厂商难以通过应用实现跨平台互联,这与AirDrop的运行机制密切相关。AirDrop是苹果为旗下设备设计的数据传输功能,官网描述称:“通过‘隔空投送’,您可以与附近的其他Apple设备即时共享照片、视频、文稿等内容。”其原理是先通过蓝牙完成设备认证和握手,再利用Wi-Fi模块实现Wi-Fi Direct(Wi-Fi直连),整个过程无需联网。传输速度快、无需网络连接的特点,使AirDrop自iOS 7时代推出以来备受好评。
苹果官网对AirDrop安全性的描述中提到:“隔空投送使用iCloud服务帮助用户完成认证。当用户登录iCloud时,设备会储存一个2048位RSA身份标识;打开隔空投送时,设备还会根据与Apple账户关联的电子邮件地址和电话号码,创建隔空投送短身份标识哈希值。”由于Android设备无法登录iCloud,缺乏关键RSA身份标识,因此难以直接兼容AirDrop。
谷歌此次能够突破限制,欧盟的《数字市场法案》起到了关键作用。该法案规定,苹果在欧盟销售的iPhone和iPad必须支持Wi-Fi Aware功能,并要求iOS和iPadOS在明年底前提供AirDrop和AirPlay的替代方案。为此,苹果在今年WWDC25上宣布,iOS 26将正式支持Wi-Fi Aware通用传输标准。
Wi-Fi Aware是Wi-Fi联盟于2015年公布的附近感知技术,可使附近设备相互定位并通过Wi-Fi建立直接点对点连接。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版Wi-Fi Aware正是AWDL在Wi-Fi联盟的标准化版本。由于两者同源,谷歌无需苹果授权,即可通过Wi-Fi Aware通道实现Pixel 10系列机型对AirDrop的支持,绕开了苹果通过iCloud隔离其他设备的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