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权威报告显示,中国正通过一系列战略布局,逐步重塑全球贵重金属市场格局。2023年,中国已同时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进口国和消费国,不仅持续增持黄金储备,更将其广泛应用于贸易抵押领域。这一发展态势使中国在2025年实质性成为全球黄金定价的核心枢纽,标志着国际黄金市场权力格局的深刻转变。
报告分析指出,伦敦失去黄金定价权是英国金融中心地位持续衰落的缩影。自脱欧进程启动以来,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显著下降,而中国凭借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成功填补了这一权力真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上海黄金交易所建立的贮藏库体系,已形成独立于美英瑞等传统存储中心的第三方储备网络,为全球黄金流动提供了新的安全选项。
在更广泛的原料商品领域,中国的战略布局已显现成效。铁矿石、煤炭、铜等基础工业原料的贸易结算中,人民币使用比例持续攀升,石油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试点也取得突破性进展。这种"商品货币化"进程与黄金市场的突破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报告特别强调,中国正在实施的原料商品贸易中心战略,已从能源矿产扩展到贵重金属领域,形成完整的战略闭环。
金融专家指出,中国构建的"黄金-商品-货币"三位一体体系,正在动摇美元霸权的经济基础。过去数十年,美元通过绑定大宗商品贸易巩固了其储备货币地位,而当前中国推动的原料贸易人民币结算,实质上是在构建新的国际货币秩序。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贸易层面,更通过黄金定价权的转移,重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权力结构。随着中国在贵重金属领域的战略推进,国际金融体系的多极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